??年味是什么?是脫貧鄉親烹羊宰牛的熱鬧;是商超集市琳瑯滿目的年貨;是紅燈籠與鞭炮聲的生動寫意——舊歲新春更替中,我踏上尋找年味之旅,這一次我將目光聚焦文化場館,在一刀一剪、一舞一曲中感受時光的溫度、領略崢嶸的氣象。
??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,65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剪紙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伏兆娥,帶著幾個年輕學徒剪蛇年生肖。一把剪刀、一張紅紙,不一會兒,一幅寓意“輩輩富”的“蛇盤兔”剪紙作品遞到了我手里?!坝眉艏埍磉_美好愿望,我堅持了幾十年。如今,剪紙還玩出新花樣嘍!我的剪紙紋樣被制作成AI紅包封面和手機殼圖案來傳遞祝福,年輕人喜歡著呢!”伏兆娥很是欣慰,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,有了更旺盛的生命力。
??在寧夏圖書館的展覽室,書法家們樂此不疲地用墨香為新年添彩。排隊“求”對聯的人群里,半數是孩童?!盃敔敽?,可以幫我寫一副這樣的對聯嗎?”有孩子提前讓家長幫忙搜索想要的對聯內容,請書法家現場“私人定制”。這些稚嫩的孩子在拿到心儀的對聯后,開心地奔向父母。那一刻我有些動容,原來傳統文化的魅力就藏在新舊交融之中,不斷尋找著新的敘事語法。
??與此同時,在另一個開闊的場域,非遺在動態變幻中,訴說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望。
??中衛市中寧縣人民廣場上,上千名舞者擺起“龍門陣”“乾坤陣”,手持錢鞭如黃羊般靈動跳躍。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羊錢鞭,逢年過節,當地人“舞錢鞭”來慶祝豐收、祈求平安。在這場歡騰鼓舞的展演中,鄉親們積攢了一年的喜悅盡情釋放,正如黃羊錢鞭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劉秉國說的那樣:“耍一耍錢鞭,精氣神都跟著調動起來咧!”
??當熱烈的展演逐漸散去,只聽一聲吆喝:“長面來嘍!”穿過熱鬧的人群,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中寧蒿子面制作技藝的展示現場,細如絲線的蒿子面滑入翻滾的開水,幾分鐘后撈出,澆上臊子湯,加點辣子油,幾百人“哧溜”“哧溜”吸起來,用美食聯絡情感、表達滿足。
??從市井街巷的熙攘人群到淡然恬靜的非遺工坊,一路尋來,那些鮮活熱烈的非遺,在時光里扎根,向著未來生長。翻看相機里一張張喜慶新年的笑臉,想起一位老手藝人的話:“非遺,它可不是博物館里的標本,而是活著的日子吶!”是??!非遺讓我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,仍能觸摸到時光的肌理。(記者 張文攀)